莱茵的胜利刺激了『政府』和国防军,也让民众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了很大的提升,在一种有意的宣传下,人民开始在『政府』的领导下全民备战。这种备战不是说大吼大叫,他们把热情用在工作上面,似乎每个人都知道德国未来必将有一场战争,现在不准备,未来就什么都做不了了。

『政府』为了整顿军备,在沙尔特的建议下发行了一种‘国务卷’。国家防务所是一个纯属虚构的机构,它的资本由各主要军火生产厂家提供。德国『政府』用这种证券偿付军火购置费用,而在德意志银行的担保下,这种证券交到军火生产商手中后将不兑现,或尽量把兑现期延后,利息由『政府』支付。这就相当于德意志银行向『政府』提供了一笔规模巨大的信贷。

这个措施非常的成功,『政府』整顿军备的钱不是从社会底层征税得来的,而是用未来的利益在与各大军火生产厂家交换。德意志的军备既得到了加强又没有让人民增加负担,相反的,民生的建设给人民带来了无限的好处,德意志的失业率也降到了可以接受的百分比。

当然,国内基本消费品的匮乏使得购买力的增加仅仅停留在帐面上。作为解决途径之一,『政府』提倡人民大众一种朴素的、农民式的简朴生活,求温饱不求奢华。号召人们用鱼代肉,用黑面包替代白面包,用人造黄油替代真正的黄油。高级食品如野味、贝类、鱼子酱、肥鹅肝和进口的高级酒类仅仅在大饭店和高级食品店里出售,享用这些美味被宣传为非德意志的、罪恶的和堕落的行为。普通的中产阶级美味如热带水果、进口肉类、咖啡、白面包和新鲜黄油,在德国的市面上也不是经常能够见到。

总体上讲,贫穷的德意志经不起太多的消耗,『政府』要准备的太多了。人民也理解这种倡导,他们曾经潦倒而饥饿。奢侈?没人愿意。他们现在喜欢大炮多过于黄油!帝国在前进90

原材料是德意志最大的伤痛,缺少原材料的德国很大一部分原材料需要的国际社会购买,这也就有了希特勒提倡实行的‘备战计划’,德国将从中国、丹麦、苏联和东欧各国换取了大量农产品和原料,付出的则是先进的工业产品。

苏联人十分确信自己可以控制住德国,并且把德国这股祸水引向西方,所以苏联不遗余力的帮助德国,基本上德国要什么苏联就给什么,也许他们想象着未来德国和英法血拼的时候,苏联人从后面技工一句吞下整个欧洲,不过当德意志这辆战车全力开动的时候,谁能保证还可以控制得住呢?

对于中国林

「如章节缺失请退出#阅#读#模#式」

你看#到的#内#容#中#间#可#能#有#缺#失,退#出#阅#读#模#式,才可以#继#续#阅#读#全#文,或者请使用其它#浏#览#器

章节目录 下一页

帝国在前进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克虏伯的小说进行宣传。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克虏伯并收藏帝国在前进最新章节大结局 冷战、被邪恶包围的正义